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商业资讯 > 正文

世界资讯:桃源本有路 心远地自偏

2023-05-11 17:14:12 苏州日报

选题策划杨天笑高岩稿件执行叶永春

赶在“五一”假期之前,包括南广场、北广场、平泉路、环城河滨水带等在内的苏州火车站周边景观改造提升全部完工,一座生态型的苏州站2.0版正式亮相。4月29日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下火车就被“惊艳”到了——在多车行道并行、下穿隧道兼具的复杂交通现状下,作为苏州窗口的火车站区域,用城市线性森林廊道,营造出江南水乡“桃红柳绿、樱花烂漫”的暮春美景——丘壑在心中,林泉在眉间,即便在火车站,人与山水,也有种天然的亲近。


(资料图片)

在苏州,长江岸线达150多公里,太湖水域拥有约四分之三面积,林地保有量563平方公里,自然湿地面积2688平方公里,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面积759.4平方公里,公园绿地总量79.2平方公里,绿道600公里,城市公园202个,口袋公园540个——苏州已建成全国首个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”。

生态园林城市,从城外到城中,森林、绿廊以及那成片的湖泊和湿地,有点、有线,还有面。最近,苏州首批开放的共享城市绿地共有77处,包括公园、山林、湿地以及城市复绿地块等。若将其看作天然山水画的布局,则似点染,似勾线,又似大笔墨挥洒,浓淡相间,有局部的细微刻画,还有全域空间视角下,各部分的相互呼应和整体格局的融合。

绿野迷踪

进山,走“灵白”。

苏州最成熟的户外登山路线“灵白线”,全长约8公里,主线两旁的“根茎”,不计其数,且仍在自然生长。以大焦山下的天平寺为起点,朝兔子坞方向进山,山道上林郁葱葱,道旁溪水潺潺,山坳里的清凉,在初夏时节更给人带来一丝快意。

走不多远,山道出现分岔。往东,是灵岩山后山,可沿古御道登顶灵岩山;往西,则继续往大焦山,向“灵白线”靠拢。西行不多,“任性”拐弯,进入一条“根茎”,从嶙峋乱石间向上攀行,野趣渐浓。

“根茎”往上继续分岔,沿路山景看似野性自然,却不乏神来之笔——在山坡稍微背阴的地方,满目灰暗,兀然一株映山红,光彩照人;再一道弯,矮松当道,松下识趣地恰巧有块花岗石,松石相照,自成一景;再往上,恰如支流汇入江河,是“灵白线”主线。主线人多热闹,路幅稍宽,仍不乏热门“打卡地”,有低垂的野槐花,紫红色,如小灯笼;还有一丛丛金樱子,如雪片般泼洒在灌木上,成群结队颇为壮观。

这段“灵白线”,一肩挑着灵岩山,一肩挑着白马涧,是最为热闹的一段,却也是自然风貌较为原生态的一段。

类似的绿野迷踪,展开苏城地图,俯拾皆是。穹窿山、大阳山、五龙山、玉屏山、米堆山、邓尉山等,如“灵白线”般的成熟路线,则有“大恐龙”“小恐龙”“小七尖”“大七尖”等,另有诸多“驴友”私人定制的路线,难以计数。

在吴中区林场(东吴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),展开林场区域图,点状以及片状的绿色色块有二三十处,遍布苏州城西及西南,它们是林场所辖的森林。也正是这斑斑绿色,成为诸多登山路线的联结点。

这些“联结点”的管理者,是森林的守护人,同时还是设计师,在守护林木的同时,对林木进行微调,以适应户外登山运动热潮下,滚滚“驴友”同森林资源的和谐共处,因而林场的“护林先锋”们在“巡山”护林的基础上,还开展了“净山”环保行及“靓山”活动。

“森林资源分布分散,却是当成生态公园来整体保护,同样注重高颜值,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,适当干预,做到四季有景,处处皆景。”要达成这一点,吴中区林场副场长王小军认为要做到“精细”和“精准”,抓手正是那些错综复杂的“根茎”。

“森林消防员和护林员在巡山时,经常会有新的发现,哪里又多了一条山路,是新出现的。”对这些“根茎”,需要结合森林防火、环境和安全等情况,适当作出调整。调整的方式,王小军和同事们更偏向于尊重自然法则,“有些地方需要设置标识标牌,而更好的办法还是栽种,比如撒一片二月兰草籽,比如栽种乌桕、枫香树等,等形成了景观,能够引导游客选择更合适的路线。”

近些年,在天平山、穹窿山、七子山等地,千余亩松林、针阔混交林、栎类等接受了修枝割灌、卫生伐等抚育,森林结构更为完善。另有2万余棵榉树、乌桕、红枫等彩叶树的增植“落户”,让森林层次、色彩变得更为丰富,其中穹窿山的紫楠“纪念林”和七子山的樱花“英华林”等还成了特色森林景观,变成户外热门“打卡地”。

绿野迷踪,另含寻踪乐趣。比如紫楠,原本只在穹窿山某处山坳中发现的具有地域分布唯一性的珍贵树种,经林场“护林先锋”研究扩繁和栽培,如今已“放归”山林,有近200亩分布于山间具备适合其繁殖的“小气候”的区域,等待着游客有心发现。

绿野迷踪,自迷人。

古城绿廊

吴山点点幽。独坐幽篁里。

“一水涵清绕古城,长堤环翠添佳景。”姑苏区南园桥下石亭上的一副楹联,正是对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这条古城绿廊的诗意写照。

顺时针绕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一周,全长15.5公里,所遇风景各不同——

从人民桥往西,左侧轻波抚岸,右侧柳绿花红。冠盖绿荫间有一抹亮色,是如海的喇叭花群,成了游客拍照“打卡”的胜地。“几年前还是常见的绿化带,不怎么起眼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喇叭花成片成片地冒出来了。”西二路化工新村的徐女士常到健身步道散步,在她眼中,这成片喇叭花是一阵春风吹来的。

再往西,是盘门景区,绕过吴门桥,一扇月洞门上“古城遗韵”四字,为这段绿廊景观点题。在这里,城墙的年岁最老,墙头几棵老树,树叶脱落干净,依然苍劲有力;城墙内外,城阙和古桥对映,其间茶馆内茶客嘈杂,广场上老少玩闹,加以游客结伴而行,令“古城遗韵”瞬间有了生气。

绕过城墙角折往北,是胥门、万年桥。万年桥桥头新增了“人工雕琢”的痕迹,大片蔷薇蔽地,正是游客们在短视频、“朋友圈”以及微博上的创作之源。

过金门、阊门,到步道北段。北段步道穿过几处小公园,与河对岸的火车站南广场相对,显静。再往东到东段,东园土城墙上的二月兰,花期虽短,已形成每年固定的赏花活动;玫瑰园里如成人手掌大的红色玫瑰,如今仍是留影的极佳背景。往南到南段,过桂花公园,回到起点,步行行程约3个小时,健身和赏景皆宜。

这15.5公里的步道,张成哲走了数十次。他是旅行及团建活动的组织者,近几年明显感觉到选择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举办活动的人在增多。“之前团建,去景区的多,现在选择健身步道,主要是发现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好比是条轴线,把苏州的古城墙、游船码头、千年古街、火车站以及主要景点等地标连在一起,在空间上能直观感受苏州古城的范围,在时间上感受到古典和现代。”张成哲所带的团建成员以年轻人居多,“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需要安静、休闲和放松的地方,借助步道和沿线的场地,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游戏,比如定向,找到沿线某一个景点合影,就算完成任务。”

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绕城一圈,原本由各区段单位各自管理,如今有了“大管家”。

2022年9月下旬,苏州市姑苏区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管理处挂牌成立,将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纳入统一管理,包括步道沿线围墙建筑和绿化带边缘等。“沿线绿化35.53万平方米,与毗邻的绿化公园互为一体,丰富了环古城河沿线的绿化资源,增强了生物多样性。”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管理处成立后,将用“大景区”管理理念,对步道及周边生态环境加强统一规划和保护,“二月兰、樱花、海棠、杜鹃、桂花、梅花等,做到四季有花可赏,色调搭配协调。”

由此可以预见,随着对步道的管理和服务形成规范,以及智慧化升级和相应功能的显现,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将与苏州古城同框同画,成为更好展示古城风貌的风景线。

四角山水

古城四角,皆有山水。

虎丘湿地公园,规划总面积8.73平方公里,如同一盆绿墨泼洒在古城西北角的大地上。

湿地的每天,醒得都比较早。早晨7点多,华元路的北门、阳澄湖西路的东门以及西塘河路的西门均已有人在“摩拳擦掌”,一番热身后,结伴晨跑。“路线合适,景色好,大部分是水面,风吹到身上很舒服。”户外运动爱好者华先生不仅自己进公园跑步,还带团队一起跑,“看个人体能,一小圈差不多6公里,大一点的圈子有10公里。”若选择跑大圈,则在相城区和姑苏区之间来回穿行,途经的公园板块有水乡农耕区、渔家风情区、荷莲文化区、花卉背景区、都市农田区、芦苇碧塘涵养区、科普体验区和水上休闲区等,各板块的名称意味着其承担的功能。其中在水乡农耕区,种植“水八仙”之一荸荠的水田里,居然有小野鸭在踱步觅食。

虎丘湿地公园本由鱼塘修复和改造而成。如今公园华元路入口旁,尚能看到一块刻着“北庄村”三字的石碑。蒋闻宇,原北庄村村委会主任,现为虎丘湿地公园管理者,见证了公园的历史沿革。在他印象中,虎丘湿地公园所属地块原有两个自然村,分别为河西村及河东村,村民主要以养鱼为业,后村庄归并,两村统称河东村,后更名为北庄村。到2007年前后,在原有鱼塘的基础上开始建园,起初建造的是以杜鹃为主题的公园,公园内遍植杜鹃,水域景观、绿化以及相关设施得到了提升。至2021年成立虎丘湿地公园,姑苏区及相城区片区纳入统一管理,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统筹,总体在展现岛、岸、湖、湾的同时,保留大面积自然水体,营造丰富的栖息地,成为孕育生物多样性的载体。

虎丘湿地公园,正是苏州城外“四角山水”之一。人处山水间,以游客的观感度量:在苏州城东北角的阳澄湖,湖岸线蜿蜒,水生植物丰茂,沿湖自行车道上,热门线路长约50公里,途经重元寺、仙樱湖公园、云杉湖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。苏州城东南角,金鸡湖环湖步道,14公里内,有月光码头、香樟园、湖滨大道、李公堤等,自然生态与现代都市紧密交融的实景图;而独墅湖,沿湖边健身步道而行,白鹭园、独墅湖公园、“网红”教堂以及网红“一棵树”,均为热门户外休闲场地。城西南角,是一幅低山平湖画卷,有石湖长堤,有森林步道——四角山水,天然一幅大写意城市山水画。

从绿野“点染”、绿廊“勾线”到山水“泼洒”,城市更新,在注重空间营造的同时,更多关注的或许仍是人本身的需求,而城市自然生态的整体格局以及局部功能、形态的合理分布,必然是人居环境品质以及园林城市特色的主要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