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短讯!江苏:“产业航母”驶向广阔蓝海
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】
嚯,海上“长”出了一片风车丛林!
举目望去,只见一座座白色风车矗立在海天之间,叶片迎风摇曳,源源不断地“吸风吐电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站在黄海之滨、江苏南通如东县小洋口风电母港内,海风在耳边呼啸。“如东目前有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!”洋口环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逖之提高了嗓门。
如东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,是一片天然的优质风场。近年来,当地已建成21座海上风电场,装机容量达480多万千瓦,全部实现并网发电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如东风力装机总容量有望突破1000万千瓦。
小洋口风电母港是国内第一个风电专用港口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即将装船运往浙江苍南的风电叶片长达110米,相当于30多层楼高。“这一片叶子就有40吨重!”钱逖之告诉记者,风电叶片的陆上运输较为困难,有了风电母港,大型海上风电装备可以直接“坐船出海”,作业时间大为缩短。
当前,南通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风电产业集群,建设风电产业之都。“以资源引项目、以项目带装备、以装备成配套”,一座座风机将转出千亿级低碳产业。
如果说飞机发动机相当于人体的“心脏”,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——钛铝合金发动机叶片,就是“心脏的瓣膜”。这是飞机发动机中要求最高、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。
华钛瑞翔由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孵化而来,于2020年落户太仓市航空新材料创新园。当年,借着上海大飞机产业的发展机遇,太仓发布航空产业发展规划,吹响了进军航空产业的“冲锋号”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得益于当地的制造业基础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的人才支撑,华钛瑞翔完成了核心技术骨干团队的组建。在公司总经理刘荣华看来,太仓对航空产业的独到认识和投资入股等支持政策,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从精密制造到航空服务、从火箭总装到卫星应用,通过链式招商,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高度对接,目前太仓已集聚起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百家。去年7月,德国“隐形冠军”企业舍弗勒集团的新能源及航空航天核心部件项目加码太仓,总投资额达3亿美元,展现了外企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。
近年来,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成效显著。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徐军介绍,2022年全省重点培育的16个集群,共集聚规上企业约3.5万家,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。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。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89.1,同样居全国第一。
去年年底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。无锡物联网集群成功入选“国家队”——成为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公司,是一家关注智慧养老的物联网企业,由总部设在无锡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孵化而成。走进公司展厅,一套居家养老智能解决方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:老人在家需要服务帮助时,使用紧急呼叫功能,紧急预案将启动;家里发生火灾、燃气泄漏、水浸溢出时,智能硬件能立即识别报警;在门口、厨房等区域安装的传感器,可监测老人活动轨迹,防止意外发生……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,让老年人得以减轻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。
从成立之初的3人,到如今员工600多人,总经理王蒙对公司10余年的发展感触颇深:“政策导向、扶持措施和产业布局,对企业的发展支撑作用非常大。相关部门‘保姆式’的贴心服务,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!”
头部企业“引擎”轰鸣,集群发展提质增量,综合施策活力迸发……如今的无锡物联网集群,企业已从零零散散到超过3000家,涵盖关联芯片、感知设备、网络通信、智能硬件、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;产业规模从百亿迈向3500多亿,2022年增长率达26.8%。自2021年起,江苏通过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,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传统产业升链、新兴产业建链,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制造业的领先优势。连同无锡物联网集群在内,江苏已有10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数量居全国第一。
先进制造业背后,是硬核的科技力量。来自江苏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,全省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达19个,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.4万家。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“春风行动”,2022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.7万家。
产业乘风而起,人才追风而至,经济迎风而舞,高质量发展的东风,正吹拂着江苏大地。先进制造业集群,作为江苏拆不散、搬不走、压不垮的“产业航母”,正乘风破浪,驶向广阔蓝海!
(本报记者 靳昊 苏雁)